程氏丛刻
九种十三卷。明程舆(生卒年不详)辑。程舆字幼舆,新安(今属河南)人。该书汇刻艺术谱录类书籍,有宋杜绾《云林石谱》三卷、宋朱肱《酒经》三卷、明袁宏道《觞政》一卷、唐王绩《醉乡集》一卷、宋黄儒《品茶要录》一卷、明程百二《品茶要录补》一卷、明陆树声《茶寮记》一卷、明黄龙德《茶说》一卷、元汤垕《画鉴》一卷。汇刻该书原供有闲之士赏心林泉、寄情风雅所参阅,但对研究宋明时期绘画艺术及茶酒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有明万历四十三年(1615)程氏刻本。
九种十三卷。明程舆(生卒年不详)辑。程舆字幼舆,新安(今属河南)人。该书汇刻艺术谱录类书籍,有宋杜绾《云林石谱》三卷、宋朱肱《酒经》三卷、明袁宏道《觞政》一卷、唐王绩《醉乡集》一卷、宋黄儒《品茶要录》一卷、明程百二《品茶要录补》一卷、明陆树声《茶寮记》一卷、明黄龙德《茶说》一卷、元汤垕《画鉴》一卷。汇刻该书原供有闲之士赏心林泉、寄情风雅所参阅,但对研究宋明时期绘画艺术及茶酒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有明万历四十三年(1615)程氏刻本。
官名。北魏末置。东、西魏沿之。统率中军,地位很高。《魏书·出帝平阳王纪》: “以车骑大将军,仪同三司、中军大都督高盛兼尚书仆射,北道行台,随机处分。”
韩愈《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伯刍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并序》:“虢州刺史宅连水池竹林,往往为亭台岛渚,目其处为三堂。刘兄自给事中出刺此州。”据此知三堂在虢州(治所在今河南灵宝)。
①亦名大胜关港、大胜港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三十里板桥镇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江宁县:大胜关“陈友谅来侵,太祖命杨璟驻兵大胜关,友谅至,璟御之。友谅见港水狭,即退出大江,趋江东桥败去。今有巡司,兼置驿于此”。②在今河南罗山县南一百四十里豫、鄂交界处。《元史·世祖本纪》:南宋宝祐末,元兵伐宋,“八月丙戌渡淮。辛卯,入大胜关,宋戍兵皆遁”。明、清于此置巡司。民国初置县佐。(1)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西
吏名。宋朝客省、閤门司置,转勒留官后,理七选,许出官为县主簿、县尉。流外官名。宋置于客省、閤门,承长官之命,办理各种事务。
二卷。明李之藻(1565-1630)撰。之藻字振之,仁和(今杭州市)人。万历进士。官至太仆寺少卿。与徐光启等笃信利玛窦之学。著有《判宫礼乐疏》、《圆容较义》等。该书用图说方式介绍星盘的构造、原理和使用方法。卷首总论浑盖的形体构造,上卷讲清仪器的度分时刻及使用方法。下卷为图示。有明刊本,《天学初函器编》本,《守山阁丛书》本,《中西算学丛书》本。
镇州平山(今属河北)人。初嫁平山百姓王氏,生子十岁时被明宗掠归太原,其子即潞王李从珂。死葬太原,明宗称帝,追封鲁国夫人。从珂称帝,追尊皇太后,谥宣宪。(,参见《新五代史》)
在今山西壶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平顺县:“赤崖泉在县东八十里。源出石洞中,洞深里许,洞内产卢甘石,洞口土色赤,泉出其中,因名。”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一》:赤崖“在壶关县东南九十里,一名赤壤山,……有石洞深里许, 出卢甘石,洞口有泉”。
又作忽鲁哈卫。明永乐七年 (1409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。后改忽鲁爱卫。明永乐七年(1409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依兰旧城。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流域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十三年改忽鲁爱卫。
春秋楚共王有宠子五人,不能确定由谁继承王位。于是望祭名山大川,以璧示之曰:“当璧而拜者,神所立也,谁敢违之?”然后密埋璧于祖庙厅堂,使五子拜。结果小儿子两次拜都压在璧纽上,遂继位为楚平王。事见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。后遂以“拜璧”为立太子之典。王维《恭懿太子挽歌五首》之一:“何悟藏环早,才知拜璧年。”
汉武帝元封五年(公元前106年),为加强中央集权,把全国(除京师附近七郡外)分为交趾、朔方、冀州、幽州、并州、兖州、徐州、青州、扬州、荆州、豫州、益州、凉州十三个监察区域,称十三州部。每部设一刺史,总称十三部刺史。刺史以六条问事,官微而权重。征和四年(公元前89年),又以京师附近七郡设置司隶校尉部,其性质略同于十三部刺史。汉成帝绥和元年(公元前8年),更刺史名为州牧,秩二千石。汉哀帝建平二年(公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