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学巴士 >中医中药>中药材

黄鹌菜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黄鹌菜

药材名称黄鹌菜

拼音Huánɡ ān Cài

别名毛连连、野芥菜[福建]、黄花枝香草、野青菜

来源菊科黄鹌菜属植物黄鹌菜Youngia japonica (L.) DC. [Crepis japonica (L.) Benth.],以全草入药。四季可采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性味甘、微苦,凉。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利尿消肿,止痛。用于咽炎,乳腺炎,牙痛,小便不利,肝硬化腹水;外用治疮疖肿毒。

用法用量0.5~1两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鹌菜

药材名称黄鹌菜

拼音Huánɡ ān Cài

别名苦菜药、三枝香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黄花菜、山芥菜、土芥菜、野芥菜、野芥兰、芥菜仔,臭头苦苴(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)。

出处《救荒本草》

来源为菊科植物黄鹌菜全草。春、秋采收。

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,高20~80厘米。须根肥嫩,白色。茎自基部抽出一至数枝,直立。基部叶丛生,倒披针形,提琴状羽裂,顶端裂片大,先端钝,边缘有不整齐的波状齿裂;茎生叶互生,稀少,通常1~2枚,少有3~5枚,叶片狭长,羽状深裂。头状花序小而多,排成聚伞状圆锥花丛;总苞片2层,外层苞片5枚,三角状或卵形,内层苞片约8枚,披针形;花冠黄色,边缘为舌状花,中心为管状花,瘦果棕红鱼,具棱11~13条,冠毛白色:花期4~5月。

生境分部生于路边荒野。分布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北、广东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性味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:"甘微苦,凉,无毒。"

功能主治清热,解毒,消肿,止痛,治感冒,咽痛,乳腺炎,结膜炎,疮疖,尿路感染,白带,风湿关节炎。

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消肿,止痛。治感冒。"

②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:"清热解毒,通结气,利咽喉。"

③《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》:"抗菌消炎。治疮疖,乳腺炎,扁桃体炎,尿路感染,白带,结膜炎,风湿性关节炎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~5钱(鲜品1~2两)。外用:捣敷或捣汁含漱。

复方①治咽喉炎症:鲜黄鹤菜,洗净,捣汁,加醋适量含漱(治疗期间忌吃油腻食物)。

②治乳腺炎:鲜黄鹤菜一至二两。水煎酌加酒服,渣捣烂加热外敷患处。

③治肝硬化腹水:鲜黄鹤菜根四至六钱。水煎服。

④治胼胝:鲜黄鹤菜一至二两。水酒各半煎服,渣外敷。

⑤治狂犬咬伤:鲜黄鹤菜一至二两。绞汁泡开水服,渣外敷。(选方出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黄鹌菜

药材名称黄鹌菜

拼音Huánɡ ān Cài

英文名Herb of Japanese Youngia

别名苦菜药、黄花菜、山芥菜、土芥菜、野芥菜、野芥兰、芥菜仔、臭头苦苴、野青菜、黄花枝香草、苦菜药

出处出自《救荒本草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黄鹌菜的根或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Youngia japonica (L.) DC.[Crepis japonica (L.) Benth.]

采收和储藏:春季采收全草,秋季采根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
原形态黄鹌菜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15-80cm。植物体有乳汁,须根肥嫩,白色。茎直立,由基部抽出一至数枝。基生叶丛生,倒披针形,琴状或羽状半裂,长8-14cm,宽1-3cm,顶裂片较侧裂片稍大,侧裂片向下渐小,有深波状齿,无毛或被细软毛,叶柄具翅或有不明显的翅;茎生叶互生,少数,通常1-2片,少有3-5片,叶形同基生叶,等样分裂或不裂,小或较小;上部叶小,线形,苞片状;叶质薄,上面被细柔毛,下面被密细绒毛。头状花序小而窄,具长梗,排列成聚伞状圆锥花丛;总苞长4-7mm,无毛,外层苞片5,三角形或卵形,形小,内层苞片8,披针形;舌状花黄色,长4.5-10mm,花冠先端肯5齿,管长2-2.5mm,具细短软毛。瘦果红棕色或褐色,长约2mm稍扁平,具粗加细不匀的纵棱11-13条;冠毛白色,和瘦果近等长。花果期6-7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路旁、溪边、草丛、林内等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河北、陕西、台湾、西藏等地。

性味味甘;微苦;性凉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利尿消肿。主感冒;咽痛;眼结膜炎;乳痈;疮疖肿毒;毒蛇咬伤;痢疾;肝硬化腹水;急性肾炎;淋浊;血尿;白带;风湿关节炎;跌打损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,鲜品30-60g;或捣蛋汁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捣汁含

复方①治咽喉炎症: 鲜黄鹌菜,洗净,捣计,加醋适量含漱(治疗期间忌吃油腻食物)。②治乳腺炎: 鲜黄鹌菜一至二两。水煎酌加酒服,渣捣烂加热外敷患处。③治肝硬化腹水: 鲜黄鹌菜根四至六钱。水煎服。④治胼胝: 鲜黄鹌菜一至二两。水酒各半煎服,渣外敷。⑤治狂犬咬伤: 鲜黄鹌菜一至二两。 绞汁泡开水服,渣外敷。 (选方出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)

各家论述1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消肿,止痛。治感冒。

2. 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:清热解毒,通结气,利咽喉。

3.《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》:抗菌消炎。治疮疖,乳腺炎,扁桃体炎,尿路感染,白带,结膜炎,风湿性关节炎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桂枝加参汤

    药方名称桂枝加参汤处方桂枝3钱,芍药3钱,人参2钱,甘草1钱,姜3片,枣2枚。功能主治汗后及霍乱后,身痛脉沉。用法用量水煎,温服。摘录《医学入门》卷四

  • 补肺溢汤

    药方名称补肺溢汤别名补肺汤、紫苏子汤处方苏子1升,桑白皮5两,半夏6两(洗),紫菀1两,人参1两,甘草(炙)1两,麻黄(去节)1两,五味子1两,干姜1两,杏仁1两,细辛1两半,桂心3两,款冬花1两,射干1两。制法上切。功能主治肺气不足,咳嗽上气,牵绳而坐,吐沫唾血,不能

  • 苦蘵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苦蘵药材名称苦蘵拼音K Zh别名灯笼草、天泡子、天泡草、黄姑娘、小酸浆、朴朴草、打额泡来源茄科酸浆属植物苦蘵Physalis Pubescens L.,以果、根或全草入药。夏秋采集,鲜用或晒干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消肿利尿。用于咽喉肿痛,腮腺炎,急慢

  • 抑法

    推拿手法。即按法。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五:“但令痛,以手摩将、抑按,日数度。”《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按者,谓以手往下抑之也。”详按法条。

  • 甘草涂敷方

    药方名称甘草涂敷方处方甘草(半生半熟)半两,矾石灰半两,人中白半两,密陀僧半两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反花疮。用法用量入童子小便半盏,以微灰火熬,用竹篦搅成膏。取涂疮上,日3-5次。摘录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三二

  • 月季花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月季花药材名称月季花拼音Yuè Jì Hu英文名FLOS ROSAE CHINENSIS别名月月红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.的干燥花,其根、叶也入药。全年均可采收,花微开时采摘,阴干或低温干燥。春季挖根,洗净晒干。叶多鲜用。性状本品呈类

  • 惵(dié 碟)

    仲景十二脉之一。脉来怯弱无力。《诊家正眼》:“曰惵者,卫气弱也,阳脉衰也。”

  • 山黄皮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山黄皮药材名称山黄皮拼音Shn Huán Pí别名假黄皮、野黄皮来源芸香科山黄皮Clausena dentata (Willd.)Roem.,以根、叶入药。生境分部广西。性味苦、微辛,温。功能主治疏风散寒,行气止痛,除湿消肿。主治感冒发热,疟疾,胃痛,水肿,风湿性

  • 金樱酒

    药方名称金樱酒处方金樱子(去刺并子)。功能主治吐血,衄血。用法用量酒煎服。摘录《医方类聚》卷八十五引《王氏集验方》

  • 土半夏

    药材名称土半夏拼音T Bàn Xià别名达瓦咸巴(藏名)出处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天事星科植物土半夏的块茎。8~9月挖取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30~70厘米。块茎圆球形,外皮紫褐色,上部有多条细长的土黄色须根。茎肉质,圆筒形,绿色带紫红色,上具2枚苞片,带紫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