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学巴士 >中医中药>中药材

峨眉黄芩

药材名称峨眉黄芩

拼音é Méi Huánɡ Qín

英文名Omei Skullcap

别名白藿香

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峨眉黄芩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utellaria omeiensis C. Y. Wu.

采收和储藏:6-8月采收,晒干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根茎横走,节上具匍匐枝。茎直立,高50-100cm,钝四棱形,深四槽,沿棱角上密生白色贴伏疏柔毛,茎中部叶柄长达1.7cm,腹凹背凸,被白色贴伏柔毛;叶片坚纸质,卵圆形或长卵形,长2-5cm,宽1-3cm,茎中部者最大,茎的两端者渐小,先端短渐尖至长渐尖,基部近圆形或平截而下延,边缘具圆具,上面散布下面仅沿脉上被白色具节小疏柔毛。花序总状,顶生或腑生,长3.5-9cm,少花,花序轴密被白色上曲微柔毛;花梗长3mm,密被具腺微柔毛;苞片卵圆形或长圆形,在花序中部以上者长4-7mm,均具短柄,全缘,被稀疏白色微柔毛;花萼长约2.5mm,果时长约4mm,被具腺微柔毛,口部上方边缘被具节疏柔毛,盾片极发达,高2.2mm,果时竖起呈倒卵形,高达5mm。花冠黄色至紫红色,长约2.2cm,外被具腺短柔毛,内无毛,冠筒中部直径1.8mm,基部前方稍膝油状膨大,冠檐二唇形,上唇半圆形,宽2.8mm,内凹,先端微缺,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,两侧裂片卵圆形,宽约2mm;雄蕊4,前对较长,微露出,具能育半药,退化半药明显,后对雄蕊较短,具全药;花柱丝状,先端锐尖,微裂;花盘前方隆起,后方延伸成极短的子房柄;子房4裂,后对裂片稍发达。花期6-7月,果期7-8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亚热带阔叶林下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南部。

功能主治化湿和中;除秽止呕。主湿滞痞满;霍乱呕吐。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-9g。

各家论述《四川中草药》:民间用于藿乱呕吐,又有除风去臭的功效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甜果藤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甜果藤药材名称甜果藤拼音Tián Gu Tén别名定心藤、铜钻来源茶茱萸科甜果藤属植物甜果藤Mappianthus iodoides Hand.-Mazz.,以根或藤茎入药。全年可采,切片晒干。性味微苦、涩,平。功能主治祛风除湿,调经活血,止痛。用于风湿关节炎,类风湿

  • 甘草涂敷方

    药方名称甘草涂敷方处方甘草(半生半熟)半两,矾石灰半两,人中白半两,密陀僧半两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反花疮。用法用量入童子小便半盏,以微灰火熬,用竹篦搅成膏。取涂疮上,日3-5次。摘录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三二

  • 月蚀疳疮

    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疡医》。多由风湿热毒熏蒸所致。症见耳廓上生疮,痛流黄水,时发时愈。治宜清热除湿。可选用黄连解毒汤、五味消毒饮、温胆汤等加减。外用胡粉散。

  • 小儿瘀热发黄

    病证名。小儿瘀热在里而发生的黄疸。《圣济总录》第一百七十四:“小儿瘀热在胃,或湿热相搏,熏在肌肉,其证目黄,身或疼痛,肌肉如橘色。或得之伤寒,或得之邪气,或得之风温,皆脾胃气虚,邪热与谷气相搏所为也。”治宜清热利湿,凉血解毒,用地黄汤(《证治准绳》:茵陈、

  • 孙慎元

    【介绍】:见孙德润条。

  • 柑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柑叶药材名称柑叶拼音Gn Yè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或瓯柑等多种柑类的叶。化学成分蕉柑叶中含维生素C-187毫克%。性味《本草求原》:"苦,平,无毒。"功能主治《本草求原》:"治胸膈逆气,行肝胃滞气,消肿散毒。消乳痈、乳吹、乳岩、胁痛。行

  • 达生

    见亟斋居士《达生篇》。达,小羊。羊子易生而无留难,故古人以顺利分娩谓达生。

  • 矩形叶鼠刺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矩形叶鼠刺药材名称矩形叶鼠刺拼音J Xín Yè Sh Cì别名鸡骨柴、牛皮桐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,老茶王、华鼠刺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矩形叶鼠刺的根、花。夏、秋采收。原形态常绿灌木,高2~4米

  • 灸疱

    灸法术语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指以艾炷直接灸灼穴位。致使灸处皮肤引起脓疱,称灸疱。《针灸资生经》引《明堂》曰:“凡着艾的疱发,所患即瘥;不得疱发,其疾不愈。”说明灸疱是化脓灸过程中的正常现象。有因灸法不当,火毒伤及皮肤所发之疱,亦称灸疱者,见《刘涓子鬼遗方》

  • 归连石斛汤

    药方名称归连石斛汤处方油当归5钱,小川连7分,鲜石斛3钱,炒枳壳1钱,鲜荷叶1角(拌炒),长须生谷芽4钱。功能主治润肠祛积,开胃运气。主妊妇及体虚之人赤痢、白痢、赤白痢。摘录《湿温时疫治疗法》引《沈樾亭验方传信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