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礼记》王制西汉 · 戴圣
王者之制禄爵,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,凡五等。诸侯之上大夫卿,下大夫,上士、中士、下士,凡五等。
天子之田方千里,公、侯田方百里,伯七十里,子、男五十里。不能五十里者,不合于天子,附于诸侯,曰“附庸”。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、侯,天子之卿视伯,天子之大夫视子、男,天子之元士视附庸。
制农田百亩。百亩之分:上农夫食九人,其次食八人,其次食七人,其次食六人;下农夫食五人。庶人在官者,其禄以是为差也。
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,禄足以代其耕也。中上倍下士,上士倍中士,下大夫倍上士;卿四大夫禄;君十卿禄。次国之卿三大夫禄;君十卿禄。小国之卿倍大夫禄,君十卿禄。
次国之上卿,位当大国之中,中当其下,下当其上大夫。小国之上卿,位当大国之下卿,中当其上大夫,下当其下大夫。其有中士、下士者,数各居其上之三分。
凡四海之内九州,州方千里。州建百里之国三十,七十里之国六十,五十里之国百又二十,凡二百一十国。名山大泽不以封。其余以为附庸间田。八州,州二百一十国。
天子之县内,方百里之国九,七十里之国二十又一,五十里之国六十又三,凡九十三国。名山大泽不以颁,其余以禄士,以为间田。
凡九州,千七百七十三国。天子之元士、诸侯之附庸,不与。天子,百里之内以供官,千里之内以为御。千里之外设方伯。五国以为“属”,属有“长”。十国以为“连”,连有“帅”;三十国以为“卒”,卒有“正”;二百一十国以为“州”,州有“伯”。八州,八伯,五十六正,百六十八帅,三百三十六长。八伯各以其属,属于天子之老二人,分天下以为左右,曰二伯。千里之内曰“甸”,千里之外曰“采”,曰“流”。天子:三公,九卿,二十七大夫,八十一元士。大国:三卿,皆命于天子,下大夫五人,上士二十七人。次国:三卿,二卿命于天子,一卿命于其君,下大夫五人,上士二十七人。小国:二卿;皆命于其君,下大夫五人,上士二十七人。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,监于方伯之国,国三人。天子之县内诸侯,禄也;外诸侯,嗣也。制:三公一命衮,若有加,则赐也。不过九命。次国之君不过七命,小国之君不过五命,大国之卿不过三命,下卿再命,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。凡官民材,必先论之。论辨,然后使之。任事,然后爵之。位定,然后禄之。爵人于朝,与士共之;刑人于市,与众弃之。是故公家不畜刑人,大夫弗养,士遇之涂弗与言也。屏之四方,唯其所之,不及以政,亦弗故生也。诸侯之于天子也,比年一小聘,三年一大聘,五年一朝。
天子五年一巡守:岁二月,东巡守,至于岱宗,柴而望,祀山川;觐诸侯;问百年者就见之。命太师陈诗,以观民风,命市纳价,以观民之所好恶,志淫好辟。命典礼考时、月,定日,同、律、礼、乐、制度、衣服,正之。山川神祇,有不举者为不敬;不敬者君削以地。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;不孝者君黜以爵。变礼易乐者为不从;不从者君流。革制度衣服者,为叛;叛者君讨。有功德于民者,加地进律。五月南巡守,至于南岳,如东巡守之礼。八月西巡守,至于西岳,如南巡守之礼。十又一月北巡守,至于北岳,如西巡守之礼。归假于祖、祢,用特。
天子将出,类乎上帝,宜乎社,造乎祢。诸侯将出,宜乎社,造乎祢。天子无事,与诸侯相见,曰“朝”,考礼、正刑、一德,以尊于天子。天子赐诸侯乐,则以柷将之,赐伯、子、男乐,则以鼗将之。诸侯赐弓矢,然后征,赐鈇钺,然后杀,赐圭瓒,然后为鬯。未赐圭瓒,则资鬯于天子。
天子命之教,然后为学。小学在公宫南之左,大学在郊。天子曰辟雍,诸侯曰頖宫。
天子将出征,类乎上帝,宜乎社,造乎祢,祃于所征之地。受命于祖,受成于学。出征执有罪;返,释奠于学,以讯馘告。
天子、诸侯无事,则岁三田:一为乾豆,二为宾客,三为充君之庖。无事而不田,曰不敬;田不以礼,曰暴天物。天子不合围,诸侯不掩群。天子杀则下大緌,诸侯杀则下小緌,大夫杀则止佐车。佐车止则百姓田猎。獭祭鱼,然后虞人入泽梁。豺祭兽,然后田猎。鸠化为鹰,然后设罻罗。草木零落,然后入山林。昆虫未蛰,不以火田,不麑,不卵,不杀胎,不殀夭,不覆巢。
冢宰制国用,必于岁之杪,五谷皆入,然后制国用。用地小大,视年之丰耗。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,量入以为出,祭用数